区块链+农产品溯源的前景如何?农产品溯源如何落地实施?

目前被奉为最热技术宠的区块链被业内认为是最适合溯源的技术之一,因为区块链的分布式记账、密码学以及智能合约这些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公开透明、不可篡改及可追溯等特点恰恰契合了传统商品溯源防伪的需求。

区块链技术现在这么火热,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区块链到底是什么?

区块链是一种公共的、分布式的账本,与中心化记录方式不同的是,其数据来源单一,数据记录具有一致性(通过在所有节点同时记录数据实现),从而可以在各个环节创建更清晰的追踪渠道。因而区块链适合与信息追溯的应用相结合。

通过使用区块链,农产品公司可以更迅速地追溯到农产品问题的源头。这不但可以帮助降低消费者风险,提供安全保障,还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召回来降低财务损失。

众所周知,农产品溯源领域一直是区块链技术落地的热点。 

那么,区块链将在农产品溯源领域的定位如何,它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在风雨飘摇中的食品安全近年来,以农产品为代表的食品安全问题屡见不鲜,民众普遍对食品安全充满了忧虑。

理论上说,农产品在市面上进行销售前,都会经过相关检测,只有符合标准才可以在市场上销售,因此其基本安全应当能得以保障,但事实显然并非如此。

每当我们翻开报纸,打开电脑,或是浏览手机报道时,各种食品安全问题总在撞击着我们本就脆弱不堪的神经。

据报道,中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至300万吨。医学研究称地沟油中的黄曲霉素强烈致癌,而同等剂量下其毒性甚至超过砒霜100倍。

2011年,湖北省工商部门在蔬菜市场查获了一批用硫磺熏制过的问题生姜,化工原料硫磺对人体有着显著危害。

2012年,又有网友爆出,黑芝麻汤圆中竟然吃出了创可贴,一石激起千层浪,紧接着又有消费者在该品牌的水饺中发现了死苍蝇。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可如今遭遇有毒,有害,非健康食品,对人们来说并非什么稀奇事。 吃到放心的农产品反倒成了奢望。

究其原因,在目前体系下,中心化的管理机构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

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中心服务器不但会因为基础设施和维护占用更为高额的成本,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体系中众多主体构成的交易数据并不公开透明,这样会导致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信息不流畅,导致各主体都难以准确了解实时状况,影响协同效率;其次,由于旁观者效应,潜在问题浮现的时候,大家都倾向于认为是别人的问题,自己没有动力去更正;第三,当各主体间出现问题纠纷时,确认相关责任人的举证和追责往往费时费力。

在传统的溯源系统中,账本信息主要由各市场参与者零散的记录和存储,彼此近似看做是一种信息孤岛。

在这种模式下,能否可信维护账本就成为了问题的关键,无论是源头企业,抑或是渠道商,还是流转链条上的其他相关人员,当账本信息不利于自己时,拥有者都可以随心所欲的对记录进行篡改,或者直接事后编造。

因此,随着未来企业市场范围的扩大,对智能高效和防伪溯源能力的需求进一步迫切。

区块链最大的魅力是,作为一个以去中心化为理念的技术,它的数据在交易各方公开透明,从而在整个链条上形成一个完整而流畅的信息流。由于区块链具有的数据不可篡改和时间戳的存在性证明的特质,这使得追溯交易变得容易起来。

现在农产品平台,因为供应链有着极为复杂的生产运输加工流程,这个流程里包括了农民、仓储公司、运输公司、经销商以及超市和零售店面等众多方面参与。

传统的溯源虽然有着一定效果,但其成本较为高昂,并且数据很容易造假。 区块链技术的运用不但有效的降低了食品检查的成本,能够借助区块链技术,实现对各参与机构之间实现信任共享,对商品原材料过程、生产过程、流通过程、营销过程的信息进行整合并写入区块链,实现精细到一物一码的全流程正品追溯。

例如,伦敦的一家区块链企业利用区块链技术致力于为电商企业提供供应链解决方案,该公司现已得到前创世纪乐队主唱彼得·加布里埃尔(Peter Gabriel)的投资。公司宣称将通过区块链在食品运输中创造更好的透明度,并将于2025年会在1000多家食品企业实施基于区块链的应用。

农产品的供应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不但从农田到餐桌上涉及到一整套中间商,更与农业局,卫生局,药监局,工商局,环保局等多个官方部门产生着交集,这个过程中利益盘综错杂,显然仅仅依靠人去执行制度和采取处罚措施显然是不足的,想要净化这个环境必须得到技术层面的支持。

区块链实质上的作用是创造信任,它以一种相对比较廉价的用来建立复杂信任关系的一种基础设施。由于区块链以极低的成本解决了信任和价值的可靠传递难题,具备防篡改和防伪的特性,这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共享开放,透明可信并可核查追溯的系统,从而帮助链条上的每个环节之间迅速的达成信任关系。

落地难题与真实地位之辨

任何新技术在诞生之初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 对“区块链+农产品溯源”而言,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落地难题。

首先,用户对区块链接受程度有限。这将会造成很多实际使用中的认知差异。对没有相关技术经验的企业用户而言,天然会觉得补私钥可能和补身份证或者营业执照差不多,事实上这根本不一样,私钥一旦丢失,便无法对账户的资产做任何操作。

同时,如果数据上传标准的不做出统一规范,也会给一般用户带来困扰。 这只能通过技术的发展,逐渐来改变。

此外,不实数据几乎是所有区块链溯源场景中最大的痛点,区块链只能保证上传的数据不会被篡改,但并不能保证上传的数据本身就是真的。

对此,区块链也只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造假的成本,这方面肯定还是得依靠策略和技术同时配合使用。

各市场主体还有着用户隐私和交易保密方面的疑虑。作为去中心化的账本,每个节点都掌握着区块链账本的全部信息,企业并非愿意把所有的数据和交易都公开,这里可能涉及到一些机密数据。

但这并非难以解决,区块链通过多重的隐私保护方案来保护用户隐私。底层交易数据通过加密方式存储,仅对企业用户本身可见;上层应用通过严格的权限控制确保隐私安全。

最后,还存在所谓“真瓶装假酒”的问题。 通过技术只能证明酒瓶本身是真的,但是怎么证明瓶子里的酒没有被掉包?

这里以大闸蟹为例。众所周知,大闸蟹以阳澄湖出品最为知名。为了打击“冒牌蟹”,阳澄湖地区为当地蟹农颁发了一批防伪吊牌,但吊诡的是,市场上很多假蟹,也一样持有防伪吊牌!

因为市场对于区块链应用落地的期望过于急切,并且希望其一步到位解决所有问题,但这显然比较困难。 区块链跟现有技术的关系是一脉相承的,它只是在解决信任难题上多走了一步,它的真实地位应该是一个有力的技术支撑,或者一块可靠的补丁,而非颠覆者。

比如大闸蟹的防伪吊牌,如果应用以区块链技术,并对吊牌总量做出一定限制,它在变得不可篡改之余,每一批蟹蟹的去向都将有据可查,从而对假蟹问题形成有力控制。

因此,对区块链的定位,应该是站在改善的立场上,区块链在现有的模式上做出了升级。

因为区块链技术,供应链上的交易变得清清楚楚,但并非区块链一出,所有问题都将迎刃而解,这是不现实的,它并非药到病除的灵丹妙药,事实上也不存在一个能解决所有问题的技术。

区块链的核心是提供了一种可能,用以改变了产业链条中各个环节协同工作的方式,使各个环节可以互相信任、协作,对作恶的一环进行惩罚。在种植领域,参与方就有种子、肥料、农机、农户、灌溉企业、农业保险等等。

其中每一环都对产量和质量有影响,通过互联网传感数据,我们能让种子公司了解到农户是如何灌溉和施肥农作物的;保险企业了解到农户使用的什么种子和肥料,他们的储存温度如何等等。这些数据让各个环节可以更好的协调工作,利用数据发现问题,找出责任,为农户的增产增收或节水灌溉提供帮助。

结合先进的管理制度,将关键的传感器数据加入区块链,可以减少人为作恶的可能性,也增加各个生产环节之间的透明性。更多有关于农产品溯源的问题,欢迎致电咨询:400-600-9896。

在线咨询
售前咨询1
售前咨询2
技术支持1